站内公告:
联系我们CONTACT
2024-11-21点击量:485
本文摘要:淳朴、心地善良的黄慧琼,是一位海南五指山山区的黎家妇女。淳朴、心地善良的黄慧琼,是一位海南五指山山区的黎家妇女。2009年秋,她沦为海南省民族技工学校黎族织锦技艺班首批学员。2011年6月,她和几个姐妹一起,在自己出生于长大的村子五指山市冲山镇番茅村委会福建村,创立了五指山缦约隆黎锦专业合作社。
两年多来,该社员工已约149人,其中102人都是她的同学或校友。合作社生产的黎锦热卖海南岛内外及东南亚等国,年产值约20多万元。上职校让我们学会很多东西,不仅提升了黎锦技艺,最重要的是我们的人生观改变了。
黄慧琼自豪地告诉他记者,在这里工作的姐妹们,每月收益都约千元以上。人人自食其力的同时,又能照料家庭,还可以把具有3000年历史的黎锦技艺充分发挥光大,代代传梁。首创黎锦中专学历班 咔嗒,咔嗒 具有千年历史的腰织机,在17岁黎家小伙柯贤舜手中喧闹飞舞。
一幅古香古色、体现黎族人民劳动生活的织锦图,雏形显露。柯贤舜将沦为我们黎家男人中首个有学历的黎锦传承人。
海南省民族技工学校副校长黄启荣,这位土生土长的黎家汉子,想起被誉为棉纺业活化石的黎锦,话语中充满著自豪与感叹。创立于1974年的海南省民族技工学校,是海南唯一冠上民族两字的公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该校坐落于在海南中部黎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更为集中于的五指山市,这儿也是全国目前唯一的国家级贫穷市。
2007年以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海南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对职业教育重点反对、重点弯曲、重点发展。该校紧抓机遇,因地制宜,首度在全省创立黎族织锦技艺中专学历班,将仍然在民间传承的黎锦技艺划入职业教育课堂。2009年10月,黎族传统纺染绣织技艺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急需维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沦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校地处黎族文化发源地之一,让黎族百姓通过自学掌控黎锦技艺,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该校校长罗雅说道。2009年9月,该校在全省首度开设黎族织锦技艺班,首批招生370名学生。学费、杂费、住宿费、课本费、材料费等收取,每生子每月还有150元生活费补助金。学校聘为了刘香兰、怀亚美两位黎锦传承人和6位黎族文化专家,为学生教学。
学校还对课程设置和教材展开大胆创意,使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和实训紧密结合,提升教学效果。据有关资料表明,20世纪50年代,大约有3万多名黎族妇女掌控黎锦技艺,如今却增加为严重不足千人,其中大部分为年过七旬的老人。
黎族织锦技艺的承传已濒临绝境。该校创立的黎族织锦技艺班有如春风化雨,使黎锦技艺新的绽放勃勃生机。
该校目前在校生约600多人,他们基本上是来自五指山山区四周7个少数民族市县的黎族后代。实训基地做到黎村里龙凤呈祥、植物、花卉等一幅幅充满著黎族文化气息的挂图,女式手提包、手机袋、黎族妇女筒裙、宾馆用的床席等黎锦作品,在五指山市黎族传统纺染织刺绣技艺传习所的展室里,琳琅满目,展现出在人们面前。为了给学生搭起一个更大的实践中舞台,我校先后在五指山番茅黎锦坊、海南锦绣织贝实业有限公司等地辟了3个实训基地。
罗雅带上记者走出了坐落于在黎村里、由刘香兰当掌舵人的一个实训基地。作为国家级黎族织锦传承人的刘香兰,除了在课堂上传授技艺,更加多时候,她将学生带上入传习所,与这里下班的黎族妇女边交流边工作,构建了校企深度合作、资源共享。2011年,她的学生黄忠英在全市黎族苗族三月三节黎族织锦技艺大赛中荣获青年组一等奖。已近不惑的黄忠英告诉他记者,入学校前,她是个对黎锦技艺一窍不通的门外人。
经过3年自学,她可以织成有所不同花色品种的黎锦工艺品和服饰。毕业后,她回到了同班同学创立的五指山缦约隆黎锦专业合作社,构建了在家门口低收入。翻看海南省民族技工学校首届黎族织锦技艺班学生的低收入记录,370名学生100%构建了低收入和自律创业。精致作品漂洋过海展览风采金秋九月,德国柏林,在这里举办的中国职业教育展更有了大批国际嘉宾参观。
海南省民族技工学校是本次展出活动中我国唯一一所民族职业院校代表,该校学生制作的各色各样的黎锦织品,引发了观众的浓厚兴趣。展出期间,我们带上的将近百件黎锦产品,被来宾共享一空。刚刚从德国回去的黄启荣回忆起参加展览会时的情景,心情仍十分兴奋。今年6月,2012年全国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教学成果艺文比赛在天津举办。
海南省民族技工学校作为海南省唯一的代表队,选派了黎族舞蹈、黎族织锦技艺、黎族织锦作品、黎族剪纸技艺、黎族剪纸作品共5个项目,参与了艺文比赛。其中,黎族织锦技艺实作展示和黎锦作品《隆闺少女图》摘得金奖。如今,海南省民族技工学校除了开办黎族织锦技艺班,还开设了黎族剪纸技术、黎族音乐与舞蹈等多个民族特色专业,并在五指山、乐东黎族自治县等4个市县开设了18个农村办学点,先后招生3000多名农村学员,承传黎族文化,协助当地百姓脱贫致富。
罗雅告诉他记者,学校自1974年创立以来,已为海南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与发展运送了近万名技能型人才。
本文来源:凯发k8-www.hebehan.com